您在这里:首页
 

新闻资讯

 

时事报道

糖业经营思路要跟上市场变化

        2011-12-21 00:00:00    
 

    目前,国内糖市正处在压榨旺季,虽然市场预期新榨季仍然产不足需,但糖价并没有呈现出走高迹象,相反是一步步走弱,郑糖主力合约期价已远远跌破7000元/吨,当前价位是新榨季广西制定的糖料蔗首付价500元/吨所对应的食糖的联动销售价格,即“政策底”价位,也是制糖企业、食糖贸易商和蔗农认同的最低报价。
  近年来,许多涉糖企业因为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模式,过多地考虑了糖市多年来的运行轨迹,而忽略了国内食糖供应格局、政府调控手段、食糖属性以及市场交易者结构的较大变化,最终没能很好地把握住糖价的发展方向,而在经营上而吃了大亏。 不同的是,南宁昆商农产品市场服务公司总经理巫义琳这几年在广西糖业里闯出了不小的名气,并在近一年多来的糖价大幅波动中实现了稳定收益。巫义琳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其中的秘诀就是脑子要灵活,要跟上市场变化。
  “国内糖市的生产供应格局已经发生了质变,原来广西糖在全国具有很强的话语权,现在这一地位正在下降。” 巫义琳告诉记者,近一年多来,我国进口食糖数量近300万吨,远高于以往年份,从广西的钦州港至广东的湛江港,沿着海岸线直至山东的日照港等,国家已布局了多家炼糖厂,进口原糖加工能力日益提升,进口糖在国内糖市所占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如果我们还是一味地只关注于广西糖产量和国内食糖产区的天气变化、政策调整等,那在制定生产经营策略时难免会出现失误。”
  去年5月到今年8月,国内糖价在大幅振荡中不断创出新高,现货市场价格高达8100元/吨,郑糖期价也接近8000元/吨。为了平抑高糖价,国储糖持续抛售,最终保证了源源不断的市场供应,并遏制了糖价的进一步高攀。与过去相比,如今我国食糖进口较为灵活,很多不被市场察觉和重视的进口渠道保证了国储糖库存的充裕。业内人士认为,用进口糖来调控国内市场,既快捷又方便且效果明显,相关部门今年会更多地利用国际市场资源来平衡国内糖市,涉糖企业如果不重视这一变化肯定会吃亏。
  近年来,随着土地、劳动力成本和生产资料价格的上升,食糖生产成本被动走高,同时国内供应偏紧也支撑糖价高企。在巫义琳看来,供求决定价格、成本支撑价格的规律正受到越来越复杂的因素影响,“更多时候我们要看全球糖市的供求和平均成本情况,要看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与食糖金融属性的表现,还要关注市场交易者结构的变化。也许传统的营销模式需要重新审视了。”

    (来源:期货日报网)

 

 
版权所有(C)山东省期货业协会
地址:济南市经七路86号(经七路与纬一路口西南侧)11楼1103室   电话:0531-86131789 sdqhxh@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19029037号-1 鲁ICP备19029037号-2 技术支持:山东红苗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