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这里:首页
 

新闻资讯

 

时事报道

[期货日报]纱纤亿:绘就产融共生新图景

期货日报     邬梦雯    2025-07-03 09:21:17    
 

 作为郑商所指定的棉纱产融基地,广东纱纤亿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纱纤亿)正以实际行动践行“做全球棉纺织服装产业最好的运营商”的企业愿景。公司构建了覆盖纺织全产业链的布局,贯通从棉花种植到成衣销售的12个核心环节。

依托母公司打造的“纱纤亿产业互联网平台”,公司已汇聚500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在业务模式上,纱纤亿不仅将期货工具深度融入自身主营业务,而且创新性地为合作伙伴提供“产业+金融”的综合服务解决方案,推动期货工具在涉棉企业中的普及应用,助力纺织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垂直整合者: 

形成从棉花到成衣的产业闭环 

在棉纺织这个传统产业中,纱纤亿的发展路径与众不同。当大多数企业仍在价格战中挣扎时,这家公司已将触角延伸至产业链的12个核心环节:从新疆棉田的智慧化种植,到纺纱、织布、印染,直至跨境电商渠道的成衣销售。这种“全产业链穿透”模式背后,是纱纤亿对行业痛点的深刻洞察。全流程的线上系统贯通,有效打破了供应链各节点间的信息壁垒,提高了交易效率。

纱纤亿通过平台数字化管理整合资源并赋能用户,输出覆盖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所有环节的智慧供应链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弹性、敏捷、实时应对消费端的复杂变化,助力平台用户提升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响应能力。

据纱纤亿董事长洪木新介绍,公司通过长期的产业深耕与经验积淀,凭借专业化的研发创新与持续迭代、系统而全面的能力建设,立志通过提供产业运营服务的方式帮助棉纺织服装产业客户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共享产业互联网的发展红利。

“企业自身业务持续产生净现金流,尽管每一单的利润率非常低,但是可以通过跟不同的企业合作、与产业协同生长的方式赚取稳定的利润。”纱纤亿产业投研部总监付锦程坦言。

据介绍,纱纤亿在新疆和田地区已建成完整的纺织产业生态链,涵盖上游织造与下游印染等核心环节。其中,占地2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印染园区集织布、印染、成衣生产于一体,年产值可达40亿元。

在深耕实体产业的过程中,纱纤亿深刻认识到传统纺织业在供应链协同、产能调配等方面的痛点,这促使其构建了纺织产业数字化赋能平台。该平台创新性地整合了交易撮合、智能仓储、跨境物流、订单管理、供应链金融及智能制造等核心功能模块。经过5年发展,该平台已形成覆盖全球的产业服务网络:连接国内云工厂超5000家,服务终端客户近10万家,通过“一带一路”渠道实现东南亚订单与国内产能的高效匹配。

事实上,这种纵向整合并非简单的资本扩张,而是依托母公司“纱纤亿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的数字化生态——平台上聚集的5000多家工厂企业,如同精密齿轮般咬合运转。

2020年至2023年,平台经济效应凸显。当多数纺织厂因原料短缺或物流不畅而停产时,纱纤亿根据平台数据实时调配新疆棉并及时匹配下游工厂,旗下的新疆企业没有停过一天工。

通过全产业链布局,纱纤亿不再是单纯的生产商,而是产业资源的配置者。自2019年成立以来,纱纤亿累计为新疆纺织产业导入订单资金逾100亿元,显著提升了区域产业协同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期货工具: 

穿越周期的生存密码 

在广东海珠区的纱纤亿总部,期货交易团队与产业运营中心仅一墙之隔。这种物理空间的临近性,隐喻着金融工具与实体经营的深度融合。

当工厂的纺纱、织布等各环节产能持续运行时,纱纤亿总部对采购、库存、销售的期货套保操作也一刻不停。期货日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纱纤亿的套保操作堪称“教科书”级别:在价格下跌周期,纱纤亿在期货上卖出库存和工厂远期订单,将价格波动风险降低至可控范围内。

2020年年初,正值纱纤亿探索期货工具应用的关键节点。作为工贸一体化的供应链企业,纱纤亿面临重资产行业的刚性运营约束:生产端需维持产能稳定,以保障就业及供应链运转;贸易端需确保库存动态平衡,为客户稳定供货。然而2020年春节后两周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20%~30%,远超传统制造业10%~15%的常规利润率空间,若未采取有效对冲措施,企业现金流将面临中断风险。

基于“保生存”的核心诉求,纱纤亿首次系统性实施套期保值策略。通过锁定远期价格,在现货亏损环境下利用期货端盈利弥补现货损失,成功规避了价格下跌对企业现金流的冲击。此次操作为初创期的纱纤亿提供了风险缓冲垫,使得企业在行业普遍亏损的背景下实现平稳过渡,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2年组建专业化期货团队后,纱纤亿的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升级。

首先,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布局,将期货工具常态化嵌入经营决策。2023年至2024年,纱纤亿通过“卖期货对冲现货滞销风险”的策略,有效缓解了库存积压的压力。

其次,随着外部宏观环境趋于复杂,纱纤亿尝试突破传统产业视角束缚,建立“宏观政策—货币周期—库存周期—产业供需”四维分析框架,特别是在美联储加息周期与全球库存高企的叠加压力下,纱纤亿提前建立长达10个月的套保持仓,成功规避了棉价从高点回落40%的市场风险。

最后,纱纤亿基于周期预判动态调整产能布局,通过削减外包产能、压缩非必要库存至刚需水平,配合套保策略形成双重防御机制。这使得企业在行业普遍收缩阶段仍保持现金流正向增长,并为2024年开辟新市场储备了战略资源。

“这些实践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周期性行业运用金融工具的深层逻辑:在下行周期中,通过期货的风险管理功能,使企业少亏钱、维持生存;在上行周期中,保障企业获得较好的利润。”付锦程说。

赋能生态: 

让金融工具普惠产业链 

在纱纤亿的产业版图中,更具突破性的是其对中小企业的赋能模式。通过“纱纤亿产业互联网平台”沉淀的5000多家合作伙伴,公司构建起独特的“风险定价—金融服务—产业协同”体系。

“在与客户合作过程中,纱纤亿形成了独特的赋能模式。传统纺织企业对衍生工具存在天然认知壁垒,期货专业术语的理解门槛高影响了客户教育效果。为此,我们开创了‘产业语言转换体系’:将看跌期权转化为‘价格保险’,把套保成本隐化为货品等级升贴水。这种转化使客户接受度显著提升。同时,我们组建了期现复合型业务团队,对现货业务员进行系统培训,使其在开展传统业务的同时也能指导客户设计期现策略和方案。”付锦程说。

针对外贸型制造企业面临的市场波动加剧问题,纱纤亿开发了深度培育服务模式。据介绍,传统外贸企业多采用订单式生产,对期货工具接受度较低,但近年来关税波动等因素迫使其寻求风险管理方案。“纱纤亿与战略合作企业建立超越买卖关系的产业协同,开展服务采用‘阶段培育法’:前期驻场培训阶段,通过模拟交易系统进行实战演练;中期伴随式指导阶段,专家团队远程跟踪策略执行,每月进行复盘优化;后期生态共建阶段,培育成熟的企业成为区域标杆,带动周边企业参与。”付锦程说。

这种“手拉手”式的培育模式创造了双重价值:对企业而言,实现从完全依赖订单到主动管理市场风险的转型;对产业而言,形成“标杆带动—区域协同—全国推广”的扩散路径。基于此,纱纤亿也成为郑商所的棉纱产融基地。

在纱纤亿的实践中,产业互联网与金融工具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深层次的基因重组。通过将期货价格信号转化为生产决策依据,把金融衍生品变为风险管理工具,让实体企业获得穿越周期的能力。

可以说,这种模式正在改变行业生态,纱纤亿合作的上下游企业期货参与度显著提升。此外,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当5000多家企业通过数字平台共享风控能力,整个产业链的抗风险韧性得到了质的提升。

 

 
版权所有(C)山东省期货业协会
地址:济南市经七路86号(经七路与纬一路口西南侧)11楼1103室   电话:0531-86131789 sdqhxh@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19029037号-1 鲁ICP备19029037号-2 技术支持:山东红苗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