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这里:首页
 

新闻资讯

 

时事报道

记者观察:如何使实体企业为咨询服务买单

        2013-05-10 00:00:00    
 
    靠着向产业链企业“卖报告”和提供期、现货操作建议,一年咨询费收入上千万元——当期货中介机构还在为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寻找盈利模式时,某私营咨询机构却把类似的业务做得风生水起,其中有何诀窍?
  日前,期货日报记者在采访饲料企业双胞胎集团董事长鲍洪星时,了解到该集团的一位顾问,在其玉米期、现货运作决策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这位顾问便是大连亿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冯利臣。鲍洪星告诉记者,作为玉米市场的专业人士,冯利臣有着和饲料企业不同的视角。
  与亿谷信息咨询相比,冯利臣旗下的中国玉米网更为市场所熟悉。然而,二者知名度和所带来的收益并不成正比。“去年我们管理咨询费收了1600万元,其中最大的一家客户就支付了360万元,但网站的广告收入相比之下却很少。”冯利臣告诉记者,目前其网站上的大部分玉米产业信息均免费提供给行业客户,公司的收入均来自于管理咨询费用和产业研究报告。
  据介绍,该公司的咨询服务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提供市场研究分析报告,二是针对具体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玉米产业发展状况,每周、每月、每季度提供期、现货动态库存管理和购销操作建议。其中,前者收取固定费用,而且定价在数十万元到上百万元,而后者按照创造的效益提成。“咨询机构不能只提供价格判断,更重要的是告诉企业在期货上具体如何操作,现货上是降低库存还是增加库存等。”冯利臣认为,最终是要帮助企业保持合理的库存结构,降低企业库存成本,提高销售利润。
  “我们和企业先合作,赚了钱再说事儿。客户赚钱了,我们才赚钱。”冯利臣告诉记者,公司只服务产业企业客户,效益提成以一个粮食年度为周期核算,不收基础费用。如果所提的操作建议未被客户采纳,后来行情又证明建议是对的,最后客户仍需按照协议支付相应的报酬。“把自己定位到企业当中去,承担企业的责任,按效益收费对客户更公平,也更能打消他们对合作的顾虑”。
  “我们也曾想过利用自己的平台,把研究面扩大到小麦、大豆等其他粮食品种。但企业客户对我说,如果你们什么都做,投入的力量和精力又有限,信息的质量和研究的水平就可想而知了。如果我提供多而杂的信息,对客户实际上是不负责任的,就没办法合作了。”冯利臣称,这很快让他打消了综合化经营的念头,未来要将专业化之路走到底。
  “今年第一季度,我有50天在外出差。”冯利臣告诉记者,其团队常年进行市场调研,每年组织行业考察70多次,企业走访更多。“物流、深加工企业、饲料厂……把整个产业链大客户的情况摸清楚了,市场判断的准确度才会高”。
  为了能给企业客户提供更有针对性和具有操作性的建议,这家咨询公司有个原则,即必须与客户充分沟通,并参与到企业的运作流程中,这就不可避免地要了解到客户的商业机密。“只有先获得客户的经营信息,我们所提供的建议才最有价值,这需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冯利臣说,公司和企业客户间会签署详细的保密协议,前者严守后者的资料信息,后者则对前者提供的分析数据保密。
  为获得更多的第一手信息,该咨询公司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肯投入。“我们有40多位信息员和分析师,信息点有3000多个,涵盖了国内外市场的全产业链条。”冯利臣说,公司一年的人员成本在600万元左右,此外还要花费100多万元向现货交易市场和种粮大户等购买信息。“先把‘菜’收上来,加工好才能提供给企业客户”。
 

 
版权所有(C)山东省期货业协会
地址:济南市经七路86号(经七路与纬一路口西南侧)11楼1103室   电话:0531-86131789 sdqhxh@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19029037号-1 鲁ICP备19029037号-2 技术支持:山东红苗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