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期货暨衍生品市场论坛在京召开
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刘志超25日在“第八届中国期货暨衍生品市场论坛”上表示,期货中介机构要逐步深化对多层次衍生品市场建设的认识,应更多地进行产品、业务和组织管理创新。 刘志超表示,在当前金融市场创新与融合的大趋势下,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期货和基金等行业之间的壁垒在逐渐淡化。目前,一部分机构已经通过参与境外市场或场外市场,满足自身的风险管理需求。在此背景下,未来国内期货市场所发挥的作用值得思考。 他表示,就目前推出的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等业务而言,已经超出场内标准化合约的范畴和领域,可能涉及到一些场外市场交易。合理运用期权、互换等工具,有助于中介机构提升服务实体企业的能力。 北京证监局局长王建平在论坛上表示,国际上,场外市场已成为场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上看,期货交易所在我国场内市场发展中起到了领导和组织作用,而场外市场的发展则更多地需要依靠期货公司,期货公司要肩负起这方面的责任。无论是场内市场还是场外市场,发展的目标都是为实体经济提供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手段。 “我国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衍生品市场,特别是场外市场,同时也要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保证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王建平说。 证监会期货二部副主任冯博在论坛上表示,与国民经济对期货市场的需求相比,我国期货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实体经济目前大量需要差异化、个性化和非标准化的金融衍生产品,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多层次的衍生品市场。 冯博表示,为了提高期货行业的服务水平,证监会近年来按照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的指导思想,逐步加大对行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先后推出了投资咨询、资产管理和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同时,调整了净资本的监管制度,降低了期货营业部的设置门槛,取消下放了一大批行政许可项目,释放了市场活力,促进了市场的良性竞争,使许多优质期货公司脱颖而出。今后,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强配套制度建设,不断提高监管的透明性和公信力,为期货行业的创新、发展营造更适宜的环境。 本届论坛由北京证监局和北京市金融局联合举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