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这里:首页
 

新闻资讯

 

时事报道

借力子公司业务促OTC市场发展

        2013-05-27 00:00:00    
 
    在25日举办的“第八届中国期货暨衍生品市场论坛”上,多位业内专家表示,国内期货公司应把握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推出的契机,探索完善仓单服务、合作保值、基差交易和定价服务四大类业务模式,促进国内商品场外(OTC)市场的发展。
    银河期货总经理姚广表示,年内推出的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本质上是通过结合商品现货与期货市场,将期货交易所标准化的期货合约转化为“一对一”的个性化风险管理产品,类似于国外OTC市场的业务。“OTC市场的交易在交易者之间直接达成,无需通过交易所,这也为中介机构设计多样化、个性化的风险管理产品提供了空间”。
    姚广介绍说,近年来全球OTC市场发展迅猛,主要包括远期、互换和期权等衍生产品,市场交易规模大约是场内交易规模的10倍左右。姚广认为,对于中国市场而言,OTC市场发展将是对场内市场的有益补充,且有利于提升中介机构的服务能力。
    中粮期货副总经理于子华说,在我国内地尚没有商品OTC市场的情况下,相关企业通过境外OTC市场进行对冲和保值非常踊跃。新加坡交易所的铁矿石掉期合约目前参与的对家数量已达1000多家,在其每月1000多万吨的交易量中,有35%—40%的交易来自中国客户,其中主要是一些大型贸易商和民营钢厂。
    “涉及国内期货品种的现货企业至少有数十万家,但到去年年底,期货市场法人开户数尚不足6万户,90%以上的相关现货企业并没有直接参与期货市场。”于子华认为,缺乏专业人才和资金、没有合适的交易品种以及现行会计准则等财务制度因素制约了现货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而年内“开闸”的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
    “国内大部分期货公司都非常重视风险管理子公司这项创新业务。”于子华介绍说,中粮期货在获得业务备案后,目前已经开展了仓单服务、合作套保和基差交易三种业务。
    于子华说,随着国内OTC市场的发展,需要建立包括法律、监管、结算、风控、授信框架以及IT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配套体系。各方应加大对OTC市场的支持力度,并鼓励企业参与OTC市场交易。
    与会人士认为,面对市场的快速发展,期货公司需要做好创新业务的人才团队建设工作、投资者教育工作和风险管理工作,应以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为依托,逐步探索发展非标准化的OTC产品,满足现货企业多样化、个性化的风险管理需求。
 

 
版权所有(C)山东省期货业协会
地址:济南市经七路86号(经七路与纬一路口西南侧)11楼1103室   电话:0531-86131789 sdqhxh@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19029037号-1 鲁ICP备19029037号-2 技术支持:山东红苗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