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仓单”外流成“非标仓单”
标准仓单与非标仓单的区别在于,标准仓单是经期货交易所注册的仓单,仓单所对应的货物是交易所上市的品种,且质量必须符合期货交割的要求,而非标仓单通常是大型物流仓库开具的,品种多,但质量不一,在市场中的流通性不如标准仓单好。但是,在国内现货市场中,有些企业却偏偏把质量较好、本可以生成标准仓单的货物注册成非标仓单。对此,一位资深行业人士解释说,企业这么做是为了节省成本。标准仓单生成和仓储的相关费用较非标仓单高不少,只要不是为了最后交割,企业就没必要生成标准仓单,非标仓单同样可以在银行做质押融资。“即便是未来在市场上销售,由于质量好,也不愁卖”。 据了解,标准仓单注册环节多,入库、质检以及仓储等收费标准固定且比较高,而非标仓单方面,企业和仓库可以灵活协商。“一般来说,在交易所指定的交割仓库,其标准仓单的总费用是非标仓单的两倍甚至三倍。而若是在其他物流仓库,非标仓单的费用就更低。”万达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百安赛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强介绍说,除此之外,国内交易所尤其是郑州商品交易所在多数品种上采用的标准仓单为通用仓单的做法,也阻碍了标准仓单有效量的增长。 通用仓单是指仓单持有人可以在交易所任一交割仓库选择提货。这虽然促进了标准仓单在市场上的流通,但由于运费和地区差价等原因可能会扰乱市场的正常交割秩序,而且还有可能给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诸多不便。比如,某企业购入一批质量符合甚至好于期货交割要求的强筋小麦,未来三个月后用于生产,但由于当下流动资金紧张,企业将这批小麦生成标准仓单放入郑商所指定的交割仓库,到银行做质押融资,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三个月后企业提回去的货不一定是当初自己放入的那批货,那么企业用来做面包的小麦可能就变成了只能做面粉的小麦。倘若这家企业就是生产面包的,那就打乱了其正常的生产经营计划。“标准仓单通用的规则下,只要盘上有好产地的仓单或者仓单所在交割仓库比较近,货马上就有人提走。”王强说,这使得不少企业将其商品注册成非标仓单。对此,他建议交易所将仓单通用做法改为仓单不通用,以此来有效增加各品种的标准仓单数量。
非标仓单业务存在较大风险
即便改了仓单通用规则,加之未来有更多新品种推出,但考虑到仓储费用等多方面因素,标准仓单市场规模也不一定会有大幅增长。相比之下,非标仓单市场的规模则越来越大,风险管理子公司在做标准仓单业务的同时,可以尝试探索开展非标仓单业务的模式和路径。 据了解,现在已正式营业的10家公司在仓单业务上主要做的是标准仓单的买断、回购、销售等,其中有一些已开始探索非标仓单业务的模式。 “做非标仓单业务,最大的风险在于缺乏一个第三方机构来监督和管理仓单及其所在仓库。即使交由仓单所在仓库来履行这一职能,但由于一些民营仓库可能本身就不太规范,导致货物质量无法保证,甚至有些仓库会和客户勾结起来,进行货物重复质押。”浙商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总经理张敏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目前正在与国有大型仓储库以及交易所的指定交割仓库接洽,建立联系,以此来进一步商谈有关非标仓单业务合作的事情。 在非标仓单业务上,百安赛公司先行做了初步尝试。 前一段时间,河南、河北小麦收购全面展开,百安赛公司有两个做小麦现货的客户资金出现了问题,没有足够的钱收购强筋小麦。他们便找到了百安赛公司,希望公司能提供资金帮助其收购强筋小麦,货权归属百安赛公司,未来某一时间再从百安赛公司回购这部分货物。新乡延津的强筋小麦质量非常好,完全符合强麦期货交割标准,百安赛公司便应允了这一要求。但有一个问题:客户要求所收购的强筋小麦不能生成标准仓单,而按百安赛公司股东中储粮的要求,又必须生成标准仓单。王强分析,客户之所以不愿生成标准仓单,一是因为相关费用较高,二是最后自己拿到手的标准仓单不一定是当时自已的标准仓单。最后,百安赛公司选取了一个折中策略,即客户可以不用生成标准仓单,但必须要把货物拉到中储粮位于延津的一个交割仓库,变成非标仓单。 “期间,延津仓库负责质检和全程保管。”王强表示,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非标仓单回购业务的例子。“虽然是非标仓单,但我们把它当作标准仓单用,因为货物存在中储粮自己的仓库中,完全可以控制其中的风险”。 但是,大多数风险管理子公司并不具备百安赛公司这样的优势,即便是与一些仓库达成非标仓单业务合作或监督协议,也难保不会出现有些仓库“倒戈”的事情。
建立全国性的仓单交易市场
可以这么说,标准仓单属于场内标准化产品,管理规范,风险可控;而非标仓单属于场外产品,种类多,质量标准不一,风险较大。作为连通场外场内市场的重要机构之一,风险管理子公司向场外非标仓单市场拓展业务是大势所趋。有行业人士认为,面对场外市场的诸多风险,风险管理子公司除利用期货市场等手段化解相关风险外,至少还需要建立一个包括交易所指定交割仓库在内的大型仓储库的非标仓单交易市场,并建议第三方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同时与各大仓储库进行沟通和对接。 在永安期货总经理施建军看来,这个第三方机构既是市场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也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中央对手方的角色,国内的期货交易所最为合适。 “中储粮、中粮、益海甚至更多大型企业不仅有大量的仓储库,还有码头甚至船,他们实力很强,运作相对规范,也很讲信用。如果能把这些仓储库有效组织起来,那么全国的大型仓库都可以充分运用,全国的现货市场就可以盘活。”施建军认为,在组建这样一个市场的同时,还应尝试引入信用保障机制,建立非标仓单纠纷解决机制以及非标仓单网络信息平台。 大地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董事长裘一平对此非常认同。他建议,这个市场应该把标准仓单纳入进来,可以由国内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和众多风险管理子公司一起来组建。“目前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已经有了将近300亿元规模的标准仓单存量,我们完全可以打造一个初期以标准仓单为主、未来以非标仓单为主的信用程度比较高的仓单交易市场。等仓单交易市场稳定后,还可以考虑组建清算公司,把场外的非标仓单等做成信用度更高的产品”。 如此一来,这个全国性的市场和网络,就会把期货和现货市场连接在一起,风险管理子公司在仓单业务基础之上的合作套保、定价服务、基差交易以及其他衍生业务也都可以很好地开展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