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期货即将上市的消息,无疑是现阶段国内期货行业乃至整个金融行业最关注的话题。商业银行是国债现货的主要持有机构,而对于商业银行是以交易所会员还是期货公司客户的身份参与国债期货,市场分歧较大。期货日报记者日前就此问题采访了海通期货总经理徐凌。 徐凌认为,国债期货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品种,上市、运行是否成功,首先看风险是否可控,其次看功能是否发挥。提到国债期货,投资者就会联想到“327”国债事件,此次国债期货上市,其风险控制受到社会各界更广泛的关注。 如果商业银行以交易所会员参与国债期货,可以省去期货公司手续费,但“风控难”问题就可能比较突出。 徐凌说,首先,商业银行若以交易所会员身份参与期货,缺少第三方监控,风险难以隔离。类似案例在境外屡见不鲜,比如巴林银行破产、法兴银行交易员违规交易造成重大损失等。但如果作为期货公司的客户参与交易,有了期货公司协助控制,银行的风险是可以隔离的。 其次,期货市场是信息透明的市场,商业银行因为资金量较大,以交易所会员身份参与国债期货,持仓头寸容易暴露,影响交易策略的执行效果。而通过期货公司代理,就可以在不同公司分仓,解决上述问题。 再次,若以交易所会员身份参与期货,商业银行需要建立一整套期货研究、交易、结算、风控、IT系统,这需要建立相应的人员队伍和内控机制。而目前上述人才在期货行业内部本身就很缺乏,银行一时将难以拉起运作团队。 此外,徐凌认为,银行参与期货的主要目的是套期保值,以交易所会员身份参与的话,事实上和期货公司代理的客户形成对手盘。银行卖出套保在期货端大幅盈利、投资者大幅亏损时,由于银行仓位是暴露的,市场对此类信息的解读可能会对其带来负面影响。 有部分银行人士认为,通过期货公司做交易是“小马拉大车”,但徐凌并不这么认为。“这是不熟悉期货市场的风险形成机制和特点。”徐凌表示,期货市场是高风险、高度专业化的市场,期货公司20多年来逐步发展壮大,最大的优势就是熟悉期货市场,有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和经验,术业有专攻,其专业优势是无法替代的。特别是2005年来券商系期货公司产生后,与传统优质期货公司、现货背景期货公司共同推动了行业进一步发展,期货公司的合规风控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有了质的提升。就海通期货来说,采用CTP交易平台,报单能力可达到8000笔/秒以上,有效报单单程耗时仅2毫秒,通过千兆光纤局域网接入交易所,单点故障零切换,异地双中心四系统互为备份,系统稳定性强、容量大,可接纳万亿元级别资金入市。严格地说,商业银行参与期货交易主要是套保,并非频繁交易,对期货公司系统的压力不会比一个千万资金的高频交易客户大。“资金方面也无压力,海通期货的注册资本是10亿元,根据净资本不得低于客户保证金总额4%的风险监管标准,可以容纳250亿元的客户保证金,按照国债期货50倍的杠杆,理论上可以覆盖超过1万亿元的套保头寸,同时我们还可以继续增资。”他说。 徐凌告诉记者,对于国债期货上市,期货公司的准备是非常充分的,在系统和交易规则方面,已经经过一年多的测试。研究方面,期货公司普遍设有专门的国债期货研究员,行业几乎每天都有关于国债期货的研究成果发表。投资者教育活动也越来越密集,海通期货几乎每个月都有成规模的培训,上半年在不同城市举办了6场,各个营业部还设有“期民学校”。可以说已经万事俱备,只等上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