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瞩目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性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周五晚间宣布,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其中涉及到的贷款利率下限、票据贴现利率限制、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等限制一律取消。有分析认为,在当前银行流动性偏紧的格局下,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短期难降。为防止低息贷款资源向央企倾斜,政府应出台配套政策,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境。 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短期难降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定价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从长远看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成本,短期作用有限。”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目前银行90%的贷款仍执行基准以上利率。在市场资金仍偏紧的情况下,就算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市场利率短期也难下降。 近期,导致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偏紧的因素仍然存在:第一,财政存款季初月份上缴规模较大,且上缴主要集中在本月中下旬;第二,人民币汇率持续振荡,预计新增外汇占款规模较低;第三,国有四大行和主要国企分红或导致资金分布结构性失衡。在此背景下,贷款利率下限放开短期内难起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效果。 央企、大型国企更易获低息贷款 自去年允许贷款利率下浮30%规定实行之后,只有极个别企业能够获得基准利率七折的贷款,这些企业大多为央企、大型国有企业或优质的地方大型项目。在取消贷款利率管制后,这些企业有望在与银行的议价中获得更低的贷款利率。 从现状来看,长期的利率非市场化已造成贷款资源向垄断企业和政府扶持项目倾斜,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即使愿意接受更高的利率,也难以从银行获得足够的信贷资金。在银行综合考量企业资质、抵押资产、担保等现有贷款审批模式下,贷款利率放开后,低息贷款或仍与小微企业无缘,但银行想维持较高的存贷利差,今后必然向小微企业拓展,这有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多位专家认为,要想彻底改变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状,还需政府出台配套政策。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在贷款下限取消后,取消存贷比、国企改革深化、地方政府行为规范等改革仍有待进一步深化。 存款利率市场化有推进空间 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进一步推进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目前除了存款利率上限外,其他利率管制基本全部放开。对于此次没有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存款利率空间,央行有关负责人的解释是,我国存款保险制度、金融市场退出机制等配套机制正在逐步建立过程中,放开存款利率管制的条件尚未完全成熟。 就市场本身而言,由于利率管制下的存贷款利率与市场利率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商业银行已通过发行理财产品等方式绕过存款利率管制吸收存款。截至今年6月底,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已经达到9.85万亿元人民币,而2007年只有5000亿元的规模。从这个角度来看,存款利率市场化也有推进空间,可先放开中长期定期存款上浮区间,待时机成熟后,再逐步扩大短期和小额存款利率上浮区间,直至最终放开存款上浮限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