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郑商所普麦完成了首笔车船板交割业务。通过车船板交割,买卖双方各自实现了参与期货市场的目的,并在小麦市场形成了较好的示范效应。 据郑商所交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7月中旬在买卖双方签订交割事项确认单后,卖方主动和买方协商并达成意向,不再进行车船板中转。卖方从节省的运费及中转费用中,合计让利给买方69元/吨,买方则不需再拉货。在操作上卖方按2400元/吨的价格给买方汇款,双方完成款项、税票转移后,由卖方会员提交交收申请,买方确认交收(结算价2331元/吨),由此完成了普麦首笔车船板交割业务。 一位企业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当前的小麦现货市场运费水平推算,在首笔普麦车船板交割业务中,如果卖方把货物拉至计价点仓库中转,总计需要付出102元/吨(船舶运费60元/吨、短驳费30元/吨、中转费12元/吨)左右的费用。而现在卖方让利给买方69元/吨,自己还节省了33元/吨的费用,并规避了货物拉到计价点仓库的质量风险。买方得到的69元/吨可以作为在其附近采购小麦的补贴,也得到了实惠。这样,此次普麦车船板交割实际上是由货物交割转变为双方协商的现金交割。 河南雪健面粉公司总经理杨庆生告诉期货日报记者,普麦期货推出车船板交割后,公司一直比较关注此项业务的进展情况。“我们一直想通过在期货市场做多来实现原粮采购工作,从当前陕西建丰经贸有限公司通过期货市场完成采购业务的情况看,还是很划算的。” 事实上,在期货市场中,以往进行实物交割的买卖双方有实现共赢的,但也有被动交货、接货的,而被动交货、接货的一方往往会在交割时挑起事端,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为解决这种矛盾,期货市场引入了车船板交割制度,目的就在于可以让双方充分协商达成一致。如果出现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可以选择在计价点仓库进行中转,维护双方权益。 在一些现货商看来,这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权和业务回旋余地。山东小麦贸易商邱军告诉记者,在做小麦贸易的过程中其实存在很多偶然因素,货物的质量、品种、产地等均需要选择,如果发现接到了不适合自己用的货物,而卖方又有其他渠道和能力消化这些货物时,在得到买方的适当补偿后,双方就很容易能达成新的合作方式。 据了解,目前,市场对车船板交割有很大的潜在需求。参与此次车船板交割的买方所属的陕西西瑞集团,由于承担着160万吨地方储备任务,对普麦车船板交割一直很感兴趣。而卖方则是长期做小麦贸易的现货商,他们认为这种交割方式比较便利,也有一定兴趣参与。 当前,由于车船板交割制度推出时间较短,市场对这一新交割制度还不太熟悉,加上对这种交割方式的种种顾虑,很多客户对车船板交割望而却步,未来市场各方还需加强此方面的宣传推介力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