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并不被关注的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下称保障基金),因国债期货合约价值大、交易手续费低而让期货公司重视起来。根据代理成交金额千万分之五到十的缴纳比例,每成交一手国债期货合约(按95点位计算),期货公司需要缴纳保障基金0.48—0.95元。按加收一倍交易所手续费计算(下同),期货公司代理成交一手国债期货合约,需缴纳的保障基金额度占其收取的手续费(不含交易所,下同)的比例16%—32%。而在铜、股指期货等品种上,期货公司代理成交一手期货合约,缴纳的保障基金占其收取的手续费比例分别在1%和3%左右。 “保障基金缴纳额度占比大幅提升,这无形中削减了期货公司的盈利能力。”不少业内人士向期货日报记者反映,希望监管层考虑国债期货品种的特性,降低期货公司在国债期货上的保障基金缴纳比例,同时根据《投资者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相关规定,能否考虑暂停收取保障基金。 期货公司开始关注保障基金收取 根据《办法》,代理成交一手期货合约,期货公司就需要按照该合约成交金额的千万分之五到十的比例缴纳保障基金。具体缴纳比例则根据分类评价结果而定。据了解,AAA类公司缴纳比例最低为千万分之五,D类公司最高,为千万分之十。 记者了解到,《办法》实施以来,国内四家期货交易所缴足了从2007年至今应缴纳的部分,期货公司则从2010年开始正式缴纳保障基金。 据统计,2010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额308.67万亿元(按双边计算),2011年为137.51万亿元(按单边计算),2012年为171万亿元(按单边计算)。如果按照千万分之七的比例,期货公司共需缴纳保障基金6.5亿元左右。 之前,其他品种的保障基金缴纳额度占期货公司收取的手续费比例不高,期货公司和投资者比较容易接受,不太在意。 而国债期货的推出,打破了这种平静,引发业内开始关注投资者保障基金的收取。一位业内人士分析,按照千万分之七的比例,每交易一手国债期货就需缴纳0.66元左右的保障基金,这占到期货公司收取的手续费的20%以上。 相比国债期货,其他品种的保障基金占手续费比例普遍偏低。按照同样缴纳比例计算,以52000元/吨的市场价格,交易一手铜期货合约,期货公司需要缴纳的保障基金0.18元,仅占其收取的手续费的1%左右。按照2300点的价格,交易一手股指期货合约,期货公司需缴纳保障基金0.48元,占其收取的手续费的3%左右。 国内某大中型期货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所在公司去年代理额超过3万亿元,共缴纳投资者保障基金逾300万元。 业内呼吁暂停收取保障基金 根据《办法》,当保障基金总额达到8亿元人民币,或者由于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遭受重大突发市场风险或者不可抗力,经中国证监会、财政部批准,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可以暂停缴纳保障基金。 不过,保障基金自从成立以来,很少公开过募集和使用情况。有关权威人士告诉记者,证监会曾在一次会议上披露,截至2011年8月,保障基金规模已超过23亿元。有市场人士猜测,目前这一规模可能在40亿元以上。 “建立保障基金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利于保障投资者利益,但在目前‘五位一体’监管体制和净资本管理机制下,市场已具备了较强的化解系统性风险的能力,2008年金融危机时行业的表现就是例证。”国内一家中型期货公司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尤其是目前保障基金已经具备一定规模,满足了当初设定的8亿元额度,能否考虑停止收取。 “更何况,除风险准备金、保障基金外,还有期货公司的净资本作为保障。”上述负责人表示。 以2011年为例,截至当年7月,国内四家期货交易所的风险准备金73亿元左右,全国期货公司的风险准备金也有23亿元,如果加上保障基金的23亿元,共计近120亿元。而这还不考虑当年所有期货公司300多亿元的净资产。而当年,国内期货市场保证金规模也仅2000亿元。 “在这种情况下,期货公司继续缴纳保障基金,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增加了投资者的交易成本。”业内人士呼吁,希望能暂停收取保障基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