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相关制度和流程,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
期货行业早已意识到技术对业务创新支持的重要性,近些年来一直都在通过各种方式补“缺”。但在当前业务创新的加速期,受限于相关制度和流程,技术支持在由点向面扩散的过程中,力量显得非常不足。与此同时,期货公司对技术人员定位的错位,也整体拉低了期货行业的技术支持力量。 在过去的几年中,上期所、大商所和中金所相继成立信息技术公司,加上郑商所早已拥有的易盛信息技术公司,国内四家期货交易所都已有了自己的信息技术公司。这些信息技术公司可以为交易所及其会员单位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期货行业的技术力量。 然而,这些还远远不够。在推动期货行业信息技术全面升级的过程中,外部的专业期货信息技术公司作用更大,其在期货信息系统升级和改造中需要交易所层面的密切配合。 SunGard金仕达副总裁张华告诉期货日报记者,目前涉及交易所新业务的系统升级流程大概为:交易所先提业务创新构想,然后交易所技术部门进行初步设计,再报监管部门许可或备案,最后由系统供应商做相应开发。“整个流程中,系统供应商相关工作安排在最后环节,经常使我们短时间内面临巨大的工作量。”张华希望,交易所技术部门进行初步设计时就能和系统供应商沟通,让他们对即将开展的业务有所准备,做好与自身系统升级的协调。 “实际上,这种沟通还有制度障碍。”国内某期货信息技术公司负责人说,目前交易所新业务的审核仍由监管部门决定,交易所不敢保证新业务最终能否推出,如果过早与系统供应商沟通,到最后不能推出反而会打乱系统供应商的工作安排。在他看来,监管部门应将一些新业务的决定权下放至交易所。 除加强协调与沟通外,怎样吸引并留住优秀技术人才也是期货行业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早些年期货市场持续低迷,系统供应商在期货技术支持上大都处于维持状态,很多优秀技术人才转至其他行业。尽管近几年期货市场迅猛发展,行业信息技术投入超常规增长,但相比其他金融领域,技术人才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技术人才并不缺,缺得是有足够吸引力的薪资待遇。”恒生电子相关负责人说。 这在期货公司层面表现得尤为明显。作为后台支持部门,很多期货公司把技术人员定位为简单的运维人员,薪资水平较业务人员低了不少。而在当前行业技术升级加速的情况下,既有的期货公司技术人员已无力支持这种技术更新,甚至还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