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务版图进一步完善,将深化与期货公司合作

记者日前获悉,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信银行以及汇丰银行(中国)取得了中金所期货保证金存管业务资格,成为行政审批取消后首批取得该资格的银行。 2012年10月,国务院取消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事期货保证金存管资格认定的行政审批项目,各期货交易所都公布了配套的期货保证金存管银行管理办法。根据《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指定存管银行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境内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可申请从事中金所期货保证金存管业务资格,相应的条件包括:注册资本100亿元、总资产在15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净资产在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分支机构在600个以上等。 为满足QFII的需求,《办法》还规定,QFII托管银行申请仅为其所托管的QFII开展期货保证金存管业务,可豁免总资产规模、净资产规模、营业网点匹配度等方面的要求。汇丰银行(中国)获得中金所期货保证金存管业务资格,将为其所托管的众多QFII提供期货投资便利。 业内人士表示,获得期货保证金存管资格,将完善银行的业务版图,便于银行深入开展银期合作。这7家银行获得中金所保证金存管业务资格后,投资者将可通过其开立银行结算账户,办理期货保证金划转。据了解,此前,仅有五大行具有中金所期货保证金存管业务资格。随着国债期货的上市以及原油期货、期权等推出的步伐日益临近,越来越多的企业与金融机构开始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银行获取期货保证金存管业务资格,将更为顺畅地服务企业客户,为他们提供仓单质押、贷款等服务。 银行相关人士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商业银行在获取期货保证金存管资格后,还将布局深化与期货公司的合作。据了解,兴业银行正筹划未来与期货公司深入开展多层次的合作,包括期货公司自有资金与客户保证金存放业务,为期货公司资管产品提供资金、代销、托管等服务,以及客户资源与营业网点等资源共享等。 中金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市场化改革方向指引下,中金所拓展期货保证金存管银行范围,改变了长期以来只有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服务整个期货市场的格局。短期来看,更多的商业银行参与期货保证金存管业务,可以通过加强有序竞争,提高期货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近年来高速发展的期货市场需求,满足投资者不断提高的资金使用效率要求。长期来看,期货市场的发展离不开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参与,更多的商业银行取得存管业务资格对于加强期货市场与各类金融要素市场的相互融合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