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座谈会在京召开,大商所———
大商所理事长刘兴强日前表示,在确保市场安全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大商所将继续推进产品、工具、业务创新,继续优化市场规则制度、提高市场运行质量、改善市场服务水平。
他是在大商所在京召开的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座谈会上作上述表示的。此次座谈会就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期货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进行了交流。
刘兴强首先介绍了大商所的产业及实体经济服务工作情况。他说,经过多年的发展,大连期货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产品覆盖范围不断拓展、服务范围扩大至农畜产品、油脂、化工、能源矿产等重要经济领域,近期交易所还将上市木材纤维板和胶合板期货合约,一批能源化工、纺织、畜牧、农产品类的品种正在研究,并将积极推进商品期权、商品指数等的研究工作,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工具;产业企业成为市场参与的中坚力量,法人客户市场持仓比例占 41%;形成了包括“千村万户”、“千厂万企”市场服务工程、相关品种产业大会、期货学院等系列市场服务活动品牌。
回顾交易所产业和实体经济服务工作,刘兴强认为,服务实体经济是期货市场发展的根本动力且大有可为,目前市场对产业和实体经济服务的深度与广度、服务能力与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下一步大商所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在确保市场安全平稳运行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产品、工具、业务创新,继续优化市场规则制度、提高市场运行质量、改善市场服务水平,使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精神贯彻得更加彻底、到位。
与会代表认为,20多年来,大连及国内整个期货市场发展成绩显著,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期货市场真正为“三农”、企业风险管理及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社会各界对期货市场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作为商品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国,完善市场体系和价格体系、增强商品定价话语权对我国非常重要,期货市场在其中应当而且也能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对于期货市场未来如何更好地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大家认为,当前应进一步加强期货理论研究和市场宣传,继续消除外界对市场的偏见甚至是错误认识;抓紧推出更多商品期货,加快推出期权工具,探索设计更好的金融衍生产品,同时构建现货市场、中远期市场和期货市场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多层次市场体系;加强对行业重点企业的培训引导,使其充分利用期货市场增强实力,发挥其对市场的稳定作用,并研究和推广农户、涉农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的有效模式;继续加强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防范市场非理性炒作造成价格大幅波动,影响市场正常秩序,并应及时响应企业在这方面的诉求。与会人士还对加强期货信息分析研究、建立商品价格信息预警预测机制为各方提供参考和指导、加强期货人才队伍培育、放宽企业期货市场参与限制及推动市场对外开放等提出了意见建议。
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出席此次座谈会,来自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农业部、证监会及相关行业协会、地方政府金融部门、期货公司、现货企业的代表40多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