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辩称,“拿”配资公司的钱是“替天行道”
在中国证监会、相关期货交易所的全力配合下,经过7个多月的侦查,上海市公安局成功侦破一起涉案金额高达700多万元的期货对敲诈骗案。目前,涉案的4名犯罪嫌疑人悉数落网,即将面临法律的审判。 配资求高息 资金被“敲”走 今年4月12日,陈某向上海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总队(下称上海公安经侦总队)报案,称其将名下390万元期货账户交由通过互联网人搭识的职业炒家“陈某某”操作,以此获取每日千分之一的固定收益。因该炒家恶意通过对敲手段转移资金,最终陈某期货账户390万余元资金几乎尽数亏损。 在与证监会稽查局和几家期货交易所沟通的过程中,上海公安经侦总队发现此次案件与发生在2013年1月21日、3月21日和3月22日的几起类似案件手法较为一致。犯罪嫌疑人利用受害者账户在较低价格卖出开仓,并以较高价格买入平仓,同时用嫌疑人账户以相应的价格作反向操作确保相互成交,造成被害人账户内资金亏损一空,而嫌疑人账户在巨额盈利后立刻出金。 经过艰苦侦查,案件终于得以侦破。经查,2013年1月至3月期间,犯罪嫌疑人胡某某、陈某、丁某某和刘邦(化名)冒充他人身份以提供配资保证金、高额融资利息为诱饵骗得他人期货账户进行操作,同时冒充他人身份开设期货账户作为获利账户,通过对敲的方式将骗得的期货账户内的资金转移至自己控制的期货账户。四个人分工明确,有人负责提供自有账户资金,有人负责操作受害人账户,有人负责操作自己账户,有人负责交易获利资金的转移。犯罪嫌疑人操作中涉及的不活跃品种涉及国内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的多个品种,累计给被害人造成损失720多万元,非法获利550多万元。 瞄准配资交易 犯罪嫌疑人欲当“侠盗” 从期货日报记者了解的案情来看,虽然报案人不同,但受害人都有一个统一的特征,即都是期货配资的资金提供者。 所谓期货配资,是指出资人以个人名义在期货公司开立期货交易账户,并将账户提供给客户使用,客户存入自有资金,配资公司以此为基数,向客户进行配资。配资公司在交易过程中对客户交易账户实施风险控制,亏损达到一定比例时对其进行平仓或要求其追加保证金,以保证配资公司自身资金不受损失,同时收取高额资金使用费。 “我们只是拿了配资公司的钱,我们是在替天行道。”犯罪嫌疑人陈某一再这样向记者表示。在陈某看来,期货配资实际上是期货市场中的高利贷,同时也让原本就是杠杆交易的期货投资风险继续扩大。他认为,证监会也在调查期货配资的问题,因此他们的行为带有“正义性”。 陈某所说的“证监会调查期货配资问题”实际上是指2011年7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防范期货配资业务风险的通知》,该通知为期货配资业务打预防针,其中包括了四个方面的期货市场监管主体工作,尤为关键的是对一线监管中的异动交易行为账户的甄别与监控。一旦发现异常交易行为账户为配资公司或配资公司控制账户,相关主体要向包括工商管理部门及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举报,同时向证监会及相关派出机构报告。 “期货配资挣的都是昧心钱,我们拿走他们的钱也是减少其他投资人的损失。”陈某坚持用“拿”而不是“骗”来描述自己的行为。 不过,作为报案人之一的张先生对此非常不认同。作为期货配资掮客,张先生专门从事寻找资金提供方和需求方的业务,“我们实际上为市场提供资金,为希望从期货市场中获利的人提供更多的机会,也为一些有资金的人提供了获得稳定收益的机会”。 政策调整加防线 投资者仍不可掉以轻心 针对之前发生的类似案件,今年7月中国证监会下发了《关于加强期货公司内部控制保护客户资金安全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中要求,期货公司应严格执行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投资者当日平仓盈利在结算完成前不得出金。这一举措对防止此类案件的继续发生起到切实作用。 实际上,监管部门与交易所也一直在加强市场风险及违规监管等方面的基础工作。例如,大商所于2010年年末上线运行了新监察系统,在监控及管理方式和手段方面进行了更新和升级,对于盗取资金、自成交、影响交割月结算价等市场交易违规行为均可由监控指标进行跟踪、筛查并实时预警。如发现涉嫌违规行为线索,交易所监控人员在1分钟内即可获知,迅捷、高效地对违规行为进行监控及筛查。 不过,无论多么完善的制度保护,也需要投资者自身的积极配合。上期所监察部相关负责人提醒投资者,应切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交易密码管理,注意账户委托他人交易的风险,切勿将账户委托给网络上认识的陌生人或所谓“投资理财专家”操作。如投资者发现自己的账户被他人对敲,首先应尽快修改交易密码,然后及时向期货公司或交易所反映,并向公安机关报案,通过司法途径尽快挽回损失。 大商所相关负责人也建议,客户宜妥善保管好自己的交易账户信息,不向他人透露;定期更换密码,密码设定不要过于简单;可考虑采取USB密钥等更安全的账户登录方式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账户被盗用。对于采用木马等技术入侵的技术犯罪,客户可通过安装杀毒和防火墙软件等措施加以防范。期货中介机构也应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对客户安全、风险意识的培训和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