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光绍:实现资金进出、投融资、风险管理诸方面的便利须待资本项目可兑换 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屠光绍13日在香港表示,预计上海自贸区资本项目可兑换具体细则将在2014年前几个月或者第一季度发布。 由香港特区政府及香港贸易发展局合办的第七届亚洲金融论坛13日在香港开幕。屠光绍出席其中的“中国机遇”讨论环节时向与会者介绍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进展及其对上海和香港在金融合作方面带来的机遇。 屠光绍表示,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是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中的重要一环,预计在2014年前几个月或者第一季度会有具体细则发布,资本项目可兑换2014年会有实质性进展。 关于在上海自贸区建设当中对金融改革开放的认识,屠绍光表示,金融在自贸区建设当中非常重要,但是它要摆在合适的位置。金融是配合自贸区投资贸易便利化服务的,所以不是就金融改革来谈金融改革,一定要放到配合自贸区的建设、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来推进金融改革, 所以就有了在自贸区金融改革“4+1”内容的安排。所谓“4”:一是资本项目可兑换,二是关于人民币跨境使用,三是利率市场化的安排,四是外汇管理体制的变革。“1”是要建立一套适应当前金融服务、金融管理和需要的账户体系。这样“4+1”就构成了上海自贸区里金融为投资贸易便利化服务的体系,通过体系的安排,既要积极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推进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同时也要有效防范金融改革开放过程当中可能会带来的风险。 在回答与会者提问时,屠光绍说,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是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里最重要的,所以放在第一位。第一,资金进出首先要便利,否则投资贸易就没法便利。基于资金进出的便利必须要在外汇管理和资本项目可兑换上有推进。第二,除了资金进出的便利以外还有投融资的便利,特别是融资方面的便利。第三,在资产管理、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方面要便利。实现这几个方面的便利必须要让资本项目可兑换同步推进。 对于上海自贸区与香港的关系,屠光绍表示,建设上海自贸区会促进上海和香港进一步深化合作,从而更好地利用中国机遇,带动亚洲和全球经济增长。 屠光绍表示,过去上海和香港在金融合作方面已经形成了优势,随着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深入,双方合作将会有更新的优势,将出现“更好的机遇、更强的动力、更大的范围、更多的领域、更高的层次”。 在回应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可能会导致一部分金融资源从香港流到上海的问题时,他强调,随着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推进,会有更大市场资源配置的需要,会有更多内地金融资源流到香港。 据介绍,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上海自贸区已经在法律法规的建立、负面清单的推出、商事登记、境外投资、贸易便利化的安排以及金融配套服务、服务业的开放、政府管理方式等八大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