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期货高频交易与其有本质区别
欧洲议会和欧盟28个成员国15日原则上同意一系列旨在限制商品期货衍生品和高频交易的新规定。这一消息公布后,受到了不少投资者和机构的关注。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内地投资者无法实现毫秒级别的快速开平仓,所谓的高频交易与海外有着本质区别,对市场整体影响不大。
“欧盟的这一举措可能跟海外市场中流行的高频延时交易有关。”高频交易做市商TRV公司高级策略交易员Rocko Chen向期货日报记者透露。所谓高频延时交易是指,当投资者发出交易指令时,某些高频交易公司可以利用计算机和网速的优势,通过技术手段识别潜在大买(卖)方并抢先发出指令,待其大笔交易引发价格上升或下降后平仓获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利用技术优势衍生出来的交易手段层出不穷,高频交易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与趋势交易不同,高频交易是利用毫秒级别的高速成交迅速捕捉价差,在海外市场甚至有“闪电交易”之称。据了解,目前国际市场上的高频交易主要分为订单拆分策略、做市交易策略、定量化交易策略、结构性策略和方向性策略等。
某些高频交易策略有其非常强的“掠夺性”,交易者常常可以利用不公平的交易方式获利,由此引发了许多投资者的不满。最常见的就是,某些交易者可能利用托管服务先于其他交易者获取价格和订单数据,并据此下单而获利。更甚者还有通过大量挂单诱导其他交易者跟风,通过大笔成交触发市场中存在的止损指令等方式。
随着高频交易的市场影响力逐渐变大,各国监管机构普遍对其可能造成的影响非常关注。此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专门对此发布了限制措施。由于市场结构和交易制度上的差异,这些高频交易模式在中国内地是不存在的。上海一家大型期货公司的资管部人士向期货日报记者透露,由于撤单量、成交量和报价等诸多原因,目前内地的期货市场仍然无法实现美国毫秒甚至是微秒级的高频交易。“国内的报价不是实时成交报价,而是每隔半秒一个报价。”该人士向记者透露。
一位正准备在内地期货市场上进行高频交易的海外交易人员告诉记者,令他最头疼的就是内地期货交易所的报价方式。内地期货交易所发布数据的频率通常为每秒钟2笔,交易者无论利用什么软件,行情发送频率都是一定的,无法实现毫秒级别的快速开平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