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波动剧烈 避险需求升温
作为马年首个上市的新品种,市场对聚丙烯期货无疑抱有很高的期待。在聚丙烯期货上市之际,期货日报记者随大商所聚丙烯考察团一行走访了主产区之一的山东地区。调研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无论是聚丙烯供需格局的变化,还是其价格波动的隐患,都令产业链上、中、下游的避险情绪升温,他们期盼树脂产业链期货品种能进一步完善,以便通过多种渠道,利用有效的金融工具为企业经营保驾护航。

供需矛盾凸显 流通领域分化 据了解,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聚丙烯(PP)和ABS树脂为石化行业中的五大通用树脂,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合成树脂材料。其中,聚丙烯上游承接原油、煤炭、丙烯等能源行业,下游涵盖工业塑编包装、家电、薄膜、服装纤维等轻工业和汽车、建筑等国民经济重要行业,是合成树脂中消费增速最快、用途最广的品种。 近十年,我国聚丙烯消费量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成为我国继聚乙烯之后的第二大消费合成树脂。旺盛的市场需求也催生了聚丙烯产能和产量的快速增长。相关数据显示,2005—2012年,PP产能从570万吨/年提高到1197万吨/年,年产量从520万吨增加到1109万吨,而未来两年,随着煤质烯烃以及其他民营合资大型项目的蜂拥而至,聚丙烯还将迎来新一轮扩能高峰。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消费量一直处于上升期,但由于近两年我国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宏观经济增速开始放缓,塑编行业下游需求增速远不及其供应量的增速,聚丙烯库存高企。相关数据显示,国内聚丙烯全社会库存自2013年5月来环比逐步攀升,今年1月增速达到顶峰,2月中旬增速仍处于10.83%的高位。 “当全国聚丙烯库存处于底部的时候,市场下游会逐步补库,其价格持续攀升,与之相应的是库存逐步抬高;当全社会库存处于高位,市场参与各方则更多以去库存化为主,其价格逐步下跌,直到去库存化阶段结束。”国泰君安期货分析师张驰表示。 在龙口道恩集团的营销办公区内,记者注意到不时有下游客户来电议价,业务人员应接不暇。“看来节后的市场气氛不容乐观,在市场低迷的状况下,甩货清库的现象频发。”道恩集团市场部经理秦可亮感慨道。 对于这一点,淄博捷工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炳琦也深有体会。尽管手里只有600吨的聚乙烯、聚丙烯库存,但他仍很担忧。“春节过后,塑料价格持续下跌,贸易商都不敢留太多库存,一些贸易商甚至由于资金紧张直接被淘汰出局了。”黄炳琦坦言,近年来,塑编市场中老的贸易商撤走很多。 除了市场供需格局变化的影响,石化厂家销售政策的变化也加大了国内PP行业流通领域的分化。据了解,自2005年7月以来,国内大型石化企业的销售政策由直销转为统销后,石化的核心竞争力、话语权进一步提高。由于目前国内PP市场的销售模式多是由国内石化企业销往其合约经销商以及下游客户,而贸易商以及下游工厂的议价能力偏低,盈利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尤其是近几年市场价格越来越透明,贸易商通过差价来赚取利润也变得越发困难。 “靠传统思路经营的塑料经销企业走下坡路是在所难免的,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外来企业加入本地市场竞争,加剧了行业的优胜劣汰。现在单纯做贸易的越来越少,大家都在不断地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在发展战略和管理模式上做更多的考虑。”黄炳琦称。 与原油相关性减小 市场需更好的避险工具 塑编制品是我国聚丙烯行业最大的消费市场,占聚丙烯消费的三分之一以上。然而,随着近几年市场的变化,塑编行业的环境每况愈下。 集生产与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山东联合包装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邵明阳在谈及行业变化时感慨道,目前塑编生产企业最大的困境和风险点在于原材料价格的波动,成本的变化始终牵动着生产企业的“神经”。 “与前几年相比,现在融资成本、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都处于上升期,生产企业的利润率下滑明显。”邵明阳解释说,当前普通企业都有融资难的问题,加上塑编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现在劳动力成本上升明显,特别是当前原材料的价格已同比增长10%左右,如此下来,会吞噬掉企业不少利润。 尤其是随着原材料价格与原油的相关性越来越小,现在企业很难通过原油行情把握好聚丙烯价格走势。“像我们做进出口的下游企业,订单都是以半年、一年为周期,签订较长时间的订单,就要一次性采购足够的原料,这需占用大量的资金和仓储成本,一旦价格下跌,企业将承受巨大的损失。我们经不起折腾。”邵明阳称。 作为风险蓄水池的贸易商对价格的变化则更为敏感。据相关贸易商介绍,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PP市场会有较大幅度的单边行情,且价格波动周期较长。贸易商往往可以在较低价格囤货等待行情上涨,赚取利润。但近年来,行情波动频繁且宽度振荡,贸易商囤货的操作难度加大,大部分进入微利时代。 “聚丙烯的市场价格主要是依据国内大型石化企业以及国际市场的走势来确定,价格波动频繁,这打乱了不少贸易商的操作思路。”淄博耀辉塑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沙良凯表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不少贸易商都不敢囤货,目前公司的库存不足2012年以前正常月份库存量的一半。“能挺下来的中小贸易公司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困境,‘抱团取暖’的心态特别明显。” 健全树脂品种序列 市场“心动身也动” 为了对冲现货市场价格风险,锁定利润,相关企业前期一般通过塑料等期货品种进行套期保值。“随着PP期货的上市,我们将会直接参与其中,对于我们这种只经营PP的厂家来说,这个品种无疑是更对口、更便利的。”邵明阳说。 道恩集团营销中心总经理杨书海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PP期货的上市,让塑化行业又多了一个为现货企业保驾护航的工具,也进一步健全了合成树脂的期货品种序列。 目前,已上市的树脂产业链品种LLDPE、PVC在市场中已有着较为广泛的运用,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很多企业和贸易商积极参与期货市场避险。 记者发现,经过这几年的实践,不少企业和贸易商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期货经营管理理念,有些还专门成立了期货小组。他们纷纷表示,树脂“家族”再添“新丁” 后将大大丰富企业的避险方式,操作也变得更为灵活,而之前积累的一些宝贵经验也会很自然地应用到到聚丙烯期货套保中来。 “未来当现货不好卖时,我们就在期货市场上抛货。”淄博捷工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炳琦坦言,当前有很多贸易商已参与了期市,多以做空为主。据他介绍,由于国内贸易商多与国有大型石化生产企业建立了一定的合作关系,每个月都有定量的采购任务,当生产企业库存较高时,贸易商的库存也可能会相应的被动增加,若此时他们对后市不太乐观,便可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卖出保值,以锁定持仓成本,从而降低市场价格下跌带来的风险。“期货操作当前已成为了塑料行业经营管理的一大避险利器。” 对于聚丙烯期货上市后的活跃情况,目前市场还是较乐观的。记者发现,聚丙烯期货的最小变动价位是1元/吨,而聚乙烯是5元/吨。“聚丙烯参与方的选择会更为灵活,这加大了市场博弈的空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张驰称。 此外,聚乙烯与聚丙烯的现货市场价格有着紧密的相关性,2008年—2012年的相关系数为0.79。业内人士认为,这种紧密的相关性会吸引大量套利资金进入。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行业中,多数的生产企业以及贸易商是PP和PE同时经营,因此在聚丙烯期货上市后,贸易商与下游客户很快会主动参与进来。 “随着PP期货的上市,塑料行业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希望PP期货未来能够成为一个成熟的品种,进一步深化期现间的‘默契’,使期货品种更加接地气,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邵明阳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