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8家期货公司获得首批资管牌照,这一被视为期货行业第二春的创新业务在一年半之后仍不温不火。2013年10月中期协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全行业159家公司净利润12.49亿元,而投资咨询及资产管理两项创新业务的总收入也仅为2380.32万元,其中资管收入更是只有329.45万元。
从宏观层面看,在影子银行规模不断攀升、信托及债券频频出现违约风波的当下,投资者对于期货行业资产管理这一新兴业务缺乏信心,令这个新生儿刚一落地便进入成长瓶颈。但在1980-2012年期间巴克莱CTA(商品投资顾问)指数的累计净值为17.7,是标准普尔500指数累计净值的1.7倍,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该指数不仅未出现下跌,更是实现了正收益。另外,危机后的三年内美国CTA资管规模更是增长了50%。很明显,从美国CTA 的快速发展经验来看,经济萧条、市场出现信用风险不仅不会遏制商品期货资产管理业的发展更将令这个分支业务在金融市场中备显光芒。
当下制约期货资管业务乃至整个行业发展的因素在两个方面:一是投资者对其风险认识不足、对期货资产管理的理解也存在误区;二是期货行业分析师的投研培养体系尚未建立,以至于业内分析人员水平良莠不齐,导致整个行业都缺乏业务素质过硬的专业性研究团队。一旦期货行业研究人员实现了由传统研究到投研一体化的良好过度,投资者也将对整个期货行业以及相关业务更具信心。定于今年4月12日召开的第八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将着眼于新金融时代背景下的期货人才战略,这或许将成为期货分析团队由传统研究向投研一体化转型的重要契机。
依据欧美历史经验以及国内期货市场、人才结构的自身特点,笔者认为搭建投研一体化的期货分析师体系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1、人才输入阶段。发展初期,应多向境外成熟的市场学习,通过人才引进、国际交流等方式,快速地学习国外市场的经验和体制予以消化,帮助国内期货市场尽早完善人才体系。作为业内先行者,近年来南华期货高层不仅多次亲往欧美学习更成为境外成熟经验的传播者;南华不仅敢于引进来,更加有勇气走出去,2013年南华期货已经建立了北美分公司,也已成为境外多家交易所的结算会员。在拓宽国内期货行业视野的同时,也为业内引进境外人才提供了新的渠道。
2、建立评价体系阶段。为配合投资咨询业务的开展,中期协于2011年5月推出了期货投资咨询考试,截至2013年9月已有6737人通过该考试。借鉴投询考试经验,参考南华研究所的分析师等级制度,建议投研一体化分析师评价体系将期货行业分析师分为:助理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并按研究方向划分为:商品分析师、金融分析师两大类。资格评定方式可分为笔试、答辩两个模块,笔试的考试范围可参考CFA教程,并适当增加衍生品的比重。
3、建立投研一体化分析师注册制度阶段。根据国际成熟经验,在通过相应考试及答辩后,合格者需申请注册并在中期协备案。此后开展资管等业务须具备相应资格,一旦违规将由协会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罚。为确保该制度推行,最好在《期货法》当中立法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