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外市场不透明
境外市场“够不着”
刘先生是一家大型国有钢材企业外贸部门的负责人。受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贬值影响,其所在企业的铁矿石进口成本大增。在此背景下,能够早日用上汇率风险对冲工具,成了刘先生的一大心愿。
我国内地市场推出汇率衍生品的日子也许不会太遥远。9日公布的资本市场新“国九条”明确指出,建设金融期货市场,配合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适应资本市场风险管理需要,平稳有序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对诸多外贸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今年3月,央行宣布扩大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目前市场对未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预期已经形成。央行一季度对2999家外向型工业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预期出现了明显分化。
深圳一家轮胎制品出口公司的肖先生告诉期货日报记者,目前轮胎出口利润较薄,企业对汇率波动日益敏感,锁汇需求强烈。“从签订出口合同到客户付款一般会相距一两个月时间,其间如果人民币汇率走强,销售利润就会大幅缩水。”肖先生说道。
一份对世界500强企业的调查显示,其规避外汇风险主要使用远期合同、期货合约、期权合约和掉期。而目前我国内地期货市场尚未推出汇率衍生品,金融期货品种序列尚不完善。在汇率风险规避方面,我国外贸企业主要依靠银行和保险(放心保)机构提供的场外远期结售汇业务。
据了解,虽然银行、保险机构等推出的一些人民币掉期期权产品,提供了外汇避险途径,但此类场外产品的交易信息透明度不足,普通中小企业难以了解交易行情。在场外衍生品参与受限以及场内衍生品缺失的情况下,一些避险需求迫切的企业开始转而寻求参与境外汇率衍生品市场。
目前,港交所已上市离岸人民币期货。2月中旬以来,港交所离岸人民币期货日均成交量大幅增长,说明市场对对冲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的需求显著提升。不过,内地国有企业以及中小民营企业要想参与离岸人民币期货市场并不容易。
刘先生告诉记者,国有企业从事境外期货业务必须经过层层审批,而上级部门对国企参与境外衍生品交易的担忧颇多,这一途径很难走通。
肖先生表示,像其所在公司这样的中小企业还没有合法参与离岸人民币期货市场的渠道,而通过灰色渠道参与的成本较高,安全性也难以保证。他希望在场内汇率衍生品推出之前,能有金融机构推出适用于小型企业的汇率风险对冲产品。
某出口贸易公司的宋女士希望内地市场早日推出外汇期货、期权等透明度较高的衍生产品,让企业可以通过公开、公平的市场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